美國物價高企、中期選舉迫近,拜登本周卻抽空四日(13日至16日)飛到地球另一邊,到以色列和沙特阿拉伯作其上任後的首次訪問。大家都知道,對於這一位曾因異見記者被殺事件宣言要將沙特變成「被放逐的國家」(pariah)的總統而言,以色列只是走過場,沙特才是重頭戲,特別是拜登與記者分屍事件疑似主腦、沙特王儲穆罕默德(Mohammed bin Salman)握手言和的場面。
不認不認還須認,拜登千般不認的中東行主要目標,其實就是要說服沙特等國作出更大規模的石油增產,希望能趕在中期選舉之前,平息一下離不開汽車的美國人的憤怒。目前拜登民望一度低見33%,超越特朗普成為任內同期史上民望最低的總統。11月的「中期考試」很可能會讓民主黨盡失國會控制權。
見王儲「只屬巧合」?
在民主黨高舉人權、價值的政客大罵拜登到沙特「負荊請罪」之際,拜登則堅稱他到沙特訪問並非單純要拜訪王儲,而是要參與「海灣合作組織」(GCC)六國與埃及、伊拉克和約旦的領袖峰會。其與王儲穆罕默德的見面,全因後者「剛好」是沙特的實然領導人,因此屬「不得不見」。(民主黨人對拜登此行反對極其強烈,一些左翼媒體甚至重新翻起9-11事件的疑似沙特政府角色來炒作。)
不過,沙特王儲大概也是會看美國報紙的人。當他看到拜登支持度已跌至史上最低、民主黨內不少政客對沙特憤恨之烈,他當然知道形勢在於自己一方,對拜登的請罪當然是欣然接受,卻不一定願意為此付出代價——特別是在共和黨人可能到明年就會入主國會,2024年特朗普或其他「小特朗普」將會重奪白宮的背景之下。
因此,拜登的「請罪」能換得多少回報,就要看他除了這種外交表態之外,還能帶來什麼實際且即時的利益,以作交換。
目前,美國與以沙特為首的阿拉伯國家的關係,在中國從沙特的石油進口量已高出美國三倍的背景下,只剩下軍事和安全作為基礎。拜登當局在此一直有明顯的不足:阿富汗撤軍的失敗和混亂;暫停支持沙特和阿聯酋的也門戰事;去年底從沙特撤走部份防空部署;對伊朗支持的攻擊欠缺回應;本年初阿聯酋遭也門胡塞組織致死攻擊後,美國卻坐視不理(據稱國務卿布林肯過了幾個月之後才私下為此向阿聯酋道歉)。
拜登可有「大禮」?
在拜登出訪之前,各界都在猜疑拜登到底能在安全問題上提出什麼交換條件。雖然拜登出訪前曾在《華盛頓郵報》撰文陳述其訪問目的,可是該文卻出現了「文不對題」的情況,大半內容用作交代拜登的中東政策如何遠勝特朗普,在訪問目標的問題上,只說自己會將美國價值和利益並舉,又把其如何對沙特強硬捍衛人權的種種行動列舉一番。人們讀畢,只知這是對於出訪沙特的辯解,卻不明其出訪將帶去什麼實際政策。
首先,早前有報道傳出,拜登可能會繞過國會對阿聯酋提出安全保障,有親近阿聯酋政府的學者上月更稱美國將與該國達成該區前所未見且有約束力的戰略和國防協議。不過,國會民主黨人對此早有反彈,拜登看來並不敢如此施為。
另外,以色列也曾傳出消息,指美國將會促成由美國支持、有以色列和多個阿拉伯國家參與的空防聯盟。《華爾街日報》6月曾稱美國國防部正計劃提出法案,建立一套包括以色列和區內阿拉伯各國在內的「整合空中和導彈防禦系統」。
原文網址: 拜登中東行|無奈「負荊」沙特 最終只能白走一趟 | 香港01 https://www.hk01.com/sns/article/791979
雖然外界未知其中細節,但這很可能會為拜登帶來一個兩難局面。其一,如果這套系統只是單純的透過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自行構建,只由美國從旁牽線,人們就不禁要問:此刻以色列本來就正與區內國家不斷推進針對伊朗的安全合作,何需美國插手?而且這一類的區內安全合作更將減低美國安全保障的價值。
其二,如果這套系統是要美國主力投入技術組建甚至營運的話,這無可避免會將美國重新帶進海灣地區的地緣衝突之中,這卻與拜登的「印太轉向」背道而馳。
同時,外界也一度關注拜登會否趁此機會,一舉促成以色列和沙特的國家關係正常化。不過,兩國的關係本來就在緩緩地「正常化」,而由於巴勒斯坦的「遺留問題」,兩國也明顯認為關係正常化宜緩不宜急。美國駐以色列大使日前就澄清,在拜登到訪期間,以色列和沙特兩國不會宣布關係正常化。
對於以色列和沙特的共同敵手伊朗,拜登主張的「重返核協議」一直引起兩國不同程度的反對;上月底最新一輪的核協議談判也是無果而終;同一時間,伊朗已提煉出的濃縮鈾已極其接近可製造核武的程度。在此等情況之下,拜登除了繼續沒有結果的談判之外,似乎就沒有其他可見的替代方案。
聖城「散心」之旅
綜上所述,拜登很明顯沒有什麼「大禮」可以送交王儲穆罕默德。反過來說,這位王儲也當然就不必以大禮回報。
更有甚者,即使穆罕默德以仁慈為念,欲對拜登施以援手,其對油價的助力也是有限。一方面,沙特的剩餘產油能力大約只得每日100萬桶,分析人士認為這正處於調整全球供應的應急水平,不能用盡,因此其增產能力有多大,值得質疑。另一方面,美國人在加油時遇上的高昂價格,其中一大原因是美國本土的煉油設施短缺(近年美國煉油廠數量不斷下降),這並非石油價格稍降能解決的問題。
除了沙特難救油價之外,以色列的大聯盟政府才剛倒台,剛剛上任的過渡總理拉皮德(Yair Lapid)大概只能靠與拜登的握手合照來增強自己的國家領袖形象,希望能壓止前總理內塔尼亞胡(Benjamin Netanyahu)的回朝之勢。而巴勒斯坦自治政府此刻已失去了巴勒斯坦人的信任,拜登也明顯無意推動兩國方案,其到訪也只能是一場「到此一遊」。
至此,我們就不能不懷疑,拜登的這次中東行,只是到聖地的「散心」渡假之旅,最多只能是向國內人民展現其壓抑油價的努力,本來就沒有希望會帶回來什麼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