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廣袤的海洋和大陸為主要特徵的地球景觀正在不斷變化。
根據澳大利亞研究人員設計的一個新模型預測,太平洋將會消失,導致圍繞北極的大洲聚集在一起,形成一個新的超大陸,名叫阿美西亞(Amasia) 。
但這件事至少要到 2 – 3 億年後才會發生。
澳大利亞科廷大學(Curtin University)和中國北京大學的科學家預測,Amasia 超大陸的形成是這樣一個過程:美洲向西移動,亞洲向東移動,南極洲向南美洲移動,非洲一側與亞洲接壤,另一側與歐洲接壤。
這項研究論文發表在《國家科學評論》(National Science Review)上。
超大陸 (Supercontinent)
「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隨著地球地幔的長期冷卻,海洋整體強度減弱,太平洋將縮小,變成比不斷擴大的大西洋和印度洋更小的海洋。」 報告的主要作者、科廷地球動力學研究小組和地球與行星科學學院研究員黃川說。
阿美西亞(Amasia) 這個名稱源於美洲和亞洲兩塊大陸將碰撞而連成一體的觀點。
上一個超大陸,盤古大陸(Pangea),在大約1.8 億年前解體,分裂成幾個大陸。這些大陸幾乎就是地球上全部的陸地,被環繞在一個名為泛古洋(Panthalassa)的汪洋大海中。
在最新的預測中,研究人員使用超級計算機來模擬超大陸的形成過程。
計算機建模顯示,太平洋地區目前每年縮小几厘米。
黃博士預測,在太平洋消失後,澳大利亞將首先與亞洲碰撞,最終與美洲相連。
其他可能情景
研究人員曾預測過不同於Amasia 的另外三種可能的情況:新盤古大陸(Novopangea), 終極盤古大陸(Pangea Ultima)和 Aurica。
這項研究使人們對出現其他情況的可能性產生了懷疑。
報告的聯合作者李正祥解釋說:「百分之百確定,那是一個非常強烈的措辭,在科學語境中很少使用,特別是在談論複雜的地球系統的進化趨勢的時候,對於地球系統的整體我們才剛剛開始理解。」
「你所讀到的所有不同模型(包括我們的工作)都只是假設,我們的預測是基於我們的建模結果,而建模結果本身就受到我們當前知識和一些假設的約束,與所有這些工作一樣,」他說。
地球有估計約 45億年的歷史。在地球的地質週期中,大陸的動態運動和解體經常發生。
真正推動各大洲陸地移動的是海洋下面構造板塊的運動。
李正祥說:「我們用超級計算機設計了一個球形的類似地球的系統,模仿地球的內部結構,屬性,以及諸如板塊構造和地幔對流等動態過程。然後,我們進行了一系列模型模擬,從中了解哪些因素可能左右超大陸的形成方式。」
海底運動
建模研究結果表明,海洋岩石圈(海洋下約100公里的固體殼或構造板塊)的強度對超大陸的形成方式影響最大。
地球內部的熱量在數十億年時間裏慢慢失去。在這個過程中,由於沿大洋中脊(又稱中洋脊、中央海嶺)的地幔熔融程度較低,7-8公里厚的海地地殼似乎在隨著時間推移變薄,而那里正在形成新的海洋地殼和岩石圈。
「因此,我們的建模結果預測,未來超大陸阿美西亞的形成只可能是太平洋閉合的結果。」
超大陸的形成和解體總是會對氣候和環境產生重大影響。
一般來說,超大陸的形成將導致海平面下降,生物多樣性下降,而廣袤的超大陸內部乾旱土地比例高。
相反,在超大陸分裂解體期間,海平面上升,生物多樣性提升,有利於生命繁衍的大陸架會增多。
「很難預測從現在起數億年後人類會是什麼樣,但作為地球生物圈的一個組成部分,人類將一如既往地繼續生命演變,「」李說。
他補充道:「我相信人類卓越的智慧和技術能力將使我們能夠像過去一樣適應未來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