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光鮮亮麗,最先吸引到的就是美國本土傳統保守派,還有為生活成本壓力感到焦慮的中立選民們,因為他們看到的是,靠自己選票投出來的這群人,看起來既有男子氣概、愛國、正直又能幹,是以川普為首代表的是一種當代美國夢的實踐。
於是當川普喊出一連串行政命令時,尤其是川普在就職演說中宣布,將終止拜登政府的多項「多元、平等及包容(DEI)、政策,並明確表態「未來美國只有兩種性別:男性與女性」時,幾乎在場所有人都替他搖旗吶喊,「川普第一麻吉」馬斯克還又蹦又跳地上台表態支持。因為對這批選民來說,不符合他們心目中「男/女生該有的樣子」就是「偏激的覺醒文化」導致的結果,就是這些受到民主黨與「覺醒文化」摧殘的青年和產業,拖垮了美國經濟也拖垮了他們的生活。
在電視圈混得風生水起的川普向來擅長形象行銷,選戰期間川普為了抓緊右派與保守派票倉,把「反跨性別權利」當作主要議題操作,大舉抨擊對手民主黨候選人賀錦麗的立場,在他的競選廣告當中,他批評賀錦麗支持以納稅人資金提供跨性別者手術、將允許跨性別運動員參與女子體育競賽等。
根據美國公共電視網(PBS)統計,川普陣營在選情最緊張的倒數階段,在短短2週內砸下9500萬美元的電視廣告,其中有41%用於反跨性別的議題。
另一份數據則顯示,美國有160萬名13歲及以上者被認定為跨性別者,這只是美國總人口的0.6%,而在2024年一整年的競選週期,這些少數族群被高達 2.15 億美元的負面廣告與媒體渲染所針對。
這彷彿是在告訴選民美國如今最大的威脅不是經濟問題、不是氣候變遷與能源危機、更不是地緣政治與戰爭風險,而是你家小孩在學校跟他的跨性別同學踢球。
川普在競選期間一再把「跨性別女性」稱為「男性」,誓言要把男性排除在女性運動之外,不斷誇大跨性別女性參加女性運動競賽對於體制、公平的破壞,強調自己才是「女性的保護者」。
可諷刺的是,就連現任美國大學體育協會(NCAA)主席、共和黨前麻州州長查理貝克 (Charlie Baker) 在參議院親自報告時都提到,在全美國510000名大學生體育員當中,真正參與大學體育競賽的跨性別運動員只有不到10名,也就是說跨性別運動員僅占美國大學運動員的0.002%。
對台灣人來說最有感的,莫過於巴黎奧運期間,川普多次影射揶揄包含我國金牌拳手林郁婷等「利用性別政策漏洞」參賽,對其他女性選手有多不公平。沒錯,就算台灣體壇、國際奧會等都提出了證據以及符合標準的回答,就算巴黎奧運的規則本身就是對跨性別選手的參賽資格有嚴格要求,包含必須在12歲前完成性別重置手術或未經歷男性青春期等,川普、JK羅琳這派「恐跨」發言就是可以無視這些客觀資訊,直接以「他們看起來就不像女人」一拳打死討論空間,所以真正在迫害女性運動員的到底是誰?
台灣有派聲音力挺川普「只有男、女」的做法,說「政治正確搞壞社會」、「川普終於要來撥亂反正」,彷彿和川普陣營一樣只要無視跨性別困境,就可以把他們當作不存在一樣,眼不見為淨。
但跨性別困境談論的不只是這些「與我又何干」的群體,而是討論如何建立一個讓包含男性、女性在內所有人都能受到尊重、不受歧視的公民社會,如果按照這位全美國最有權勢與影響力者「只有男性或女性」的邏輯,當台灣選手遭執意堅稱為「非女性」時,我們又要怎麼對外界龐大的惡意與不信任而置身事外?
身處民主政治社會,任何法規或政策的落地本來就需要大量溝通、協商、妥協,是需要付出明確且有計劃的努力才能夠開花結果的,可如今針對跨性別者的廁所使用、體育參與、醫療保健、代名詞和性別稱謂的輿論,往往並不是真正關心跨性別困境的討論解決問題,而是用嘲諷姿態把跨性別者排除在公共和公民生活之外,總之達到「眼不見為淨」的目的就好。
根據美國民權聯盟(ACLU)統計,全美各州現在有196項反LGBTQ的法案,正在進入立法程序,而距離2028年洛杉磯奧運只剩三年,如果你還記得林郁婷當時深陷性別風波時,你有多麽憤怒,希望你也能知道在川普帶著這批「高顏值、高學歷」的團隊,以國家的力量打壓其他性少數族群時,很多人是沒有那個機會讓一整個國家的人民站在他們背後打氣抱不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