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上放有多顆鏡頭已經見慣不怪,廣角、超廣角、遠攝都是獨立並行、各司其職。不過在相機的世界裡,一個機身在多數情況下只會有接上一顆鏡頭,再透過鏡片組的移動而變焦。這樣的概念衝突,對於一步一步地把相機使用體驗完全移植到手機上的 Sony,在旗下最新的旗艦 Xperia 1 IV 裡甚至加入了「光學變焦」遠攝相機,同時再因應針對 vlogger 族群的定位而整合了串流直播協定功能到相機 app 裡。如此針對性地設計的手機,是否真的回應現實世界的潮流?還是一場痴心錯付?

外觀、規格

Sony Xperia 1 IV 評測
Sony Xperia 1 IV 評測

因為是繼承著 Xperia 1 系列這名字下來,Sony 也是理直氣壯的可以沿用這個幾乎倒模過來的長直形設計,不過日系美學總是體現在細節。直接對比前代 Xperia 1 III 和 IV 時,拿在手上感受到的第一個差異就是新手機在中框的倒角多了往內凹的弧度,Vasque Shoes這樣一來就可以增加手掌卡住手機的表面面積。同時玻璃的選材也有異,新機機背雖然同樣為霧面玻璃,但摸上去的手感是比較不滑;正面玻璃也是完全被中框包圍著,不是前代般有種 3D 玻璃要滿出來的感覺。這兩個小差異其實都是帶來同一個好處,就是要讓 Xperia 1 IV 比較不會滑落,增加安全性。

Sony Xperia 1 IV 評測
Sony Xperia 1 IV 評測

其他的按鍵佈局、相機模組的設計、位置都沒有變,然而前代突然復活的 Google Assistant 鍵卻又消失了,所以到底這個快捷鍵還有沒有存在的意義呢?最後就是 SIM 卡槽的位置,Sony 也跟風其他廠商一樣把 SIM 卡槽放在 USB-C 充電孔的旁邊,這可以理解為騰空更多機身上半部的空間來置放散熱系統。幸好就是 Sony 沿用了無工具拔除的卡盤設計,繼續是能夠徒手把卡盤拉出來;SIM 卡盤的另一面,更是現今 Android 旗艦機型罕見的支援外置 microSD 卡擴充呢。

Sony Xperia 1 IV 評測
Sony Xperia 1 IV 評測

規格的部分,Xperia 1 IV 就是慣例的年度升級,搭載了高通 Snapdragon 8 Gen 1 晶片、標配 12GB RAM,版本差異就在儲存空間的 256GB 和 512GB,大家在入手的時候可以考量價錢和後來買 microSD 擴充的價差來作選擇。螢幕是同樣的 6.5 吋超窄長 21:9 4K OLED HDR 120Hz 螢幕,比較大的升級就在電池終於進入 5,000mAh 的等級,跟市場上其他對手看齊。不過整台手機下來的重量卻僅有 185g,是今天動輒 200g 上下的旗艦手機群之間,算是較輕巧的一位。

Sony Xperia 1 IV 評測
Sony Xperia 1 IV 評測

然而也就如早前的動手玩中提到,Xperia 1 IV 這回的包裝是「買機得機」,僅是一個紙盒放著一台手機,一般會有的充電器、線材統統都沒有,是環保包裝的極致吧。Rockport Shoes 這邊的做法是好是壞呢?如果你像小編一樣,家裡已經有一大堆充電器、線材的話,自然不是個問題。只是對於可能是從更舊款手機升級過來的使用者來說,這樣他們就需要再多花一點錢來補完配件才可以。

相機

Sony Xperia 1 IV 評測
Sony Xperia 1 IV 評測

一如過去幾代,Xperia 1 IV 的升級重點都在 Sony 給手機引進黑科技一樣的拍攝體驗。雖然畫素一直維持在 12MP,但前作陸續引進 Alpha 相機的 Eye-AF 眼部追蹤、120fps 高速連拍,來到最新的四代目更是把前代「70mm + 105mm 雙焦段」遠攝相機,進化為「85-125mm 光學變焦」遠攝鏡頭!但這個功能的升級,到底能給大家使用者有什麼的好處呢?

這邊小編先分開兩個部分來介紹,第一個是 Sony 終於給 Xperia 1 IV 可以跨相機的「連續」無縫縮放,意思是什麼?不是有多顆主相機的手機都懂得在縮放畫面時,直接自動切換鏡頭嗎?事實上並不是,起碼在 Xperia 1 III 的時候,Sony 希望要給使用者有「換鏡頭」的感覺,在廣角、 超廣角、遠攝相機之間的焦段都是要手動點按切換才能跳過去。來到 Xperia 1 IV 的「影片」模式就沒有這種限制,讓使用者可以有比較平滑的運鏡,雖然在切換鏡頭時的畫面跳動還是有的,但起碼是可以用吧。至於靜態拍攝模式就繼續需要「換鏡頭」,只希望你沒有立馬要趕著拍攝遠方的東西吧,不然這樣弄一弄也是蠻花時間的。

Sony Xperia 1 IV 評測
Sony Xperia 1 IV 評測

另一個可以「連續」變化的是 85-125mm 光學變焦鏡頭,Sony 在前代實現了「雙焦段遠攝」的技術,自然會讓市場更貪心的說能否交出真正的光學變焦呢?結果他們就在一年後拿出來了,驚不驚喜?意不意外?那到底光學變焦跟數位變焦是差在哪裡的?有趣的是傳統上定焦鏡頭,也就是 Xperia 1 III 的雙焦段相機應該會有比較優勝的效果。結果在足夠亮度的環境下,新的 Xperia 1 IV 的變焦鏡頭得出的各段都有比較清晰、紮實的成像。不過大家先不要以為 125mm 是能拍到很遠的事物,其實換算為倍率的話也就只是 5.2 倍,比較適合用作半身人像鏡使用,果然是給網紅拍攝美照而來的。

Tele comparison Xperia 1 IV, III
Tele comparison Xperia 1 IV, III
Xperia 1 IV Eye-AF demo

除了光學變焦鏡頭之外,Xperia 1 IV 另外一顆超廣角相機也是有升級到的。由前代只有在廣角相機有 Eye-AF,Sony 這回開放給全部三顆相機都可以追蹤人物、動物的眼睛,讓 Xperia 1 IV 在錄影時既能自由縮放畫面,也能確保主體是有好好對焦的。這兩個功能都很明顯是針對給 vlogger 可以有更大的彈性去錄影而來的。

Sony Xperia 1 IV 動手玩
Sony Xperia 1 IV 動手玩

最後再連同整合到 Video Pro 的 RTMP 串流和 YouTube 登入設定,使用者就可以直接透過拍攝操作功能更完善的介面來進行直播,Naot Shoes Womens 像是能實時看到麥克風的音量、拍攝參數、縮放等功能。只是直播已經不是今天在串流平台上的最主流玩法,不過 Sony 還是拚了命去圍繞相關功能去設計自己的產品,也是一種痴心。

軟體功能

Sony Xperia 1 IV 評測
Sony Xperia 1 IV 評測

除了能把相機畫面串流出去,Sony 也考慮到遊戲直播的需要。他們透過自家的「遊戲增強器」app,加入了同樣的 YouTube 連結功能,如果要用 RTMP 協定來串流到其他平台,就可以把畫面透過擷取卡輸出到電腦,如此一來直播主也能進行更精細的直播操作,像是在 OBS 軟體裡再加上不同特效、自拍頭像之類的。

這樣的複雜操作會燒機嗎?應該說 Android 手機近年都有過熱的通病,不過他們吹噓自己有多強大的散熱系統也好,在玩手遊的時候都很容易升溫。Xperia 1 IV 光是在下載《原神》的資料時,機身溫度也瞬間上升到攝氏 42 度以上。所以大家玩手遊時,還是外接個遙控手把比較好。

另一邊廂,Sony 在 Xperia 1 IV 裡內建了一個新的錄音 app – Music Pro,這是一個針對像 SoundCloud、TikTok、Instagram 等歌唱創作者,可以單以手機就錄得一段乾淨的錄音。使用者可以透過雲端服務來把錄音的背景雜音分雜,以便把人聲檔案應用到混音製作中。但這個雲端服務是 Sony 跟第三方服務合作來提供這功能,目前收費未明,有待官方的進一步公佈。

說到音訊的部分,Sony 也是為 Xperia 1 IV 保留了 3.5mm 音訊孔,同時也有 DSEE Ultimate 升頻技術、LDAC、aptX Adaptive 高解析度無線編碼。Sony 自家的 360 Reality Audio 實景音效的部分,Xperia 1 IV 再加入了 360 RA Upmix 的效果,能夠把任何立體聲音訊轉變成這種具環境定位效果的特殊體驗,不再限於串流原生檔的幾個平台,目的不意外就是讓 360 RA 這品牌更為人熟知。

因為 DSEE Ultimate 和 ​​360 RA Upmix 是二擇其一的開啟,以小編個人的感覺來說,DSEE Ultimate 比較著重加強音樂本身的動態,讓你感覺到更明顯的音樂感;360 RA Upmix 則是模擬有更大的音場,聽起來會有更強的立體感,大家其實可以因應不同音樂去選用。

結論

Sony Xperia 1 IV 評測
Sony Xperia 1 IV 評測

在使用一輪下來之後,Sony 的黑科技真的是厲害,居然能夠把光學變焦鏡頭縮小放到薄薄的一片手機機身裡,的確是種工程奇蹟。如此一來,Xperia 1 IV 在相機錄影的操作性上,已經可媲美小型 DC。只是專業 vlogger 很多都直接使用無反來追求畫質,要不就是選用運動相機來追求輕便和防抖,卡在中間的手機反倒處於尷尬位置,同時更顯得 Sony 特意在設計微型光學變焦鏡頭、整合串流服務花費的努力都有如痴心錯付。

所以 Sony 如果要決意主打 vlogger 族群,或是希望自家 Alpha 相機用戶能一併成為 Xperia 手機的主要消費者,他們就要好好思考一下怎樣拿出真正吸引的功能和賣點(微距拍攝?),甚至是一個緊密連繫的產品生態圈(與無反相機的連動?),才能讓消費者願意買單吧。

發佈回覆

你的電郵地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Kizik Shoes Canada | Mephisto Shoes | Keen Canada | Oboz Boots | Chippewa Boots | Oofos Canada | Keen Outlet | Dolce Vita Boots | Marc Jacobs Canada | Born Shoes | Zeba Shoes | Georgia Boot | Propet Shoes | OOFOS Sandals | Haix Boots | Munro Shoes | Tory Burch Outlet | Drew Shoes | White Mountain Shoes | Nordace Canada | Brunt Boots | Redback Boots | Biaggi Luggage | Miz Mooz Canada | Sam Edelman Boots | Durango Boots | Richardson Caps | Rujo Boots | Dunham Shoes | Cobb Hill Shoes | Norda Shoes | Lucchese Outlet | Kate Spade Ireland | Fenoglio Boots | Macie Bean Boots | Avenger Boots |